2021年4月8日下午,舞蹈学院在301观摩厅开展了题为“立德树人有道 励学敦行无声——课程思政我在行”的讲座。讲座由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委员谢思丝副教授讲授,全体教职工参与了此次的分享交流,讲座由副院长张恩思主持。
张恩思指出,“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学院积极落实学校有关安排,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认真修订学院的教学大纲,通过今天的讲座,让大家对课程思政有更深入的认识。
谢思丝副教授首先提出“课程思政我在行”的寓意有两点,一是现状,舞蹈学院正在行动的现状;二是希望,希望舞蹈学院的教师们都能成为课程思政的行家。围绕何为课程思政、为何课程思政、如何课程思政三个方面的问题,带领大家学习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维度,诠释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大重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梳理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人才培养颁布的各类文件精神,着重讲授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想建设对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指导意见,并分析了中华美育精神的要求及内涵,让老师们明白自己的职责以及专业课程的责任。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容,让老师了解内容的宽泛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思维和眼界打开。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课程的第一要务就是立德树人;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着德育的责任。但课程思政并不是将所有的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来上,也不是用德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运用德育的科学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引领作用,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通过全国各类有代表性的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生动案例展示和分析,全面揭示提升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染力,拓宽其思维与眼界,增强其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了解,树立其文化自信,都有着显著的成效。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载体的系统教学,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升华。通过多形式的艺术作品表达着中国艺术的价值与话语权,潜移默化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用艺术作品去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通过播放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的金课《宇宙简史》、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的《人体解剖学》、南开大学《理论力学》课程的视频片段,进一步让老师们理解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理解“如盐在肴”德识能三位一体的大文化、大思政格局。
讲座最后讲到,要想将“艺术+思政”的跨界合作实现得人心、暖心人、稳人心的效果,就要把话语体系从天边拉回身边、把道理讲成故事、将苦涩的记忆化作动人的音符,才能让学生们找到有生命力的坐标,激起有温度的共鸣。只要我们愿意从教学思想上和学生去共鸣,从教学方法上愿意睿智起来,教学目标就定能如愿。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终归变也是为了不变,不变的是我们对学院的爱、对学生的爱以及我们初为人师时教育者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