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汪明义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作辅导报告

时间:2021年5月22日 12时11分 浏览:2832

   5月21日下午,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中层干部专题读书班第五场讲座在狮子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校长汪明义作题为《什么样的大学才是高水平的大学》的辅导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黄钢威主持报告会,学校全体中层干部现场聆听报告。

   汪明义从大学的发展历程、凝练高水平大学的特征和四川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展开深入阐述。通过梳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他指出,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辟雍”、孔子的私学、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创立的“太学”、唐代大学者韩愈创立国学、南宋大学者朱熹创立的书院、魏源改革书院制度后创立的学堂、清末民初学习日本、“五四”以后学习欧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全面学习苏联、“文化大革命”现代大学制度的断裂以及拨乱反正后的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985工程”和“211工程”时期、“双一流”建设工程及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他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以及中国当代大学的三个源流,指出源于中国古典书院,经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传承创新形成的“延安模式”是真正本土化的模式。

 

 他指出,超拔的大学精神、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治理结构、卓越的教师队伍和充足的办学资源是高水平大学的主要特征。高水平师范大学具有民族性、全人性、人类性、全球性的精神特征,民族性是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的根基,全人性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成长的灵魂,人类性是高水平师范大学发展的梦想,全球化是高水平师范大学前行的道路。大学治理结构的价值取向应彰显大学精神内涵、实现大学的使命与愿景,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应遵循“立章法、建秩序、分权责”的原则。构建大学内部治理动力系统要建立充分发挥大学内部治理秩序的“灵魂”动力机制,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秩序的主导动力机制,以及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秩序的根本动力机制。

 他结合四川师范大学的实践指出,学校聚焦“四性”和“四大素养”,提出“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境”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培养“天下情怀”和“全球视野”、培养学科素养的课程设置,为推动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实践样本。他表示,四川师范大学走过了四分之三个世纪,未来一定要有所作为,也一定能有所作为。

 黄钢威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汪校长的报告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旁征博引、鞭辟入里,既有思想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又联系学校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他强调,我们在新阶段、新征程当中,师范大学在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我们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担当作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才能不断推进、催生、发展,不断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靠近。